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岁末大片】行政审批服务新维度,看我们如何落地“一企一证”综合改革!

发布日期: 2019-12-30     

2019即将落幕,回顾今年,区政务服务办多个创新都走在全国前列,全国首批全新行政许可证正式发放

开启行政审批服务新维度!“一企一证”到底干了啥?看了大片你就懂了!

【视频】

“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热词”,2019,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12月24日上午十点半,冯宪伟正在自己的餐厅内忙碌着,“今晚没准会有很多顾客来店里吃饭,我们得做好充足的准备。”快速办妥餐厅开业需要的相关手续,这意料之外的“惊喜”,让冯宪伟颇感意外。

2015年冯宪伟进入餐饮行业,陆陆续续开过5家餐厅,这是规模最大、投入最大的一次,这让冯宪伟不免有些紧张,“我店里300多平方米,员工15名,每天仅店面租金和员工工资就3000元左右,再算上营业后的利润,晚开业一天我就赔钱一天。”冯宪伟说:“没想到这次让我赶上了‘一企一证’改革,3天所有证全部办下来了,你想想,从15个工作日到3个工作日,给我们省的可不是小数目呐!”

“点赞”

冯宪伟是天津市武清人,身材高大,作为一名餐饮行业的“老手”,他开过5家店,前3家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关闭了,现在在经营的有2家餐厅。冯宪伟说,每次最“头疼”的环节就是开业前的“办照”,“无论餐厅的规模大小,位置如何,每次我最头疼的就是开业前的办照。营业执照、食品经营、消防安全……不同的证所需要的材料不同,提交时间也不同,左等几天右等几天,我这心里真是‘起急’啊,因为证照不齐没办法营业,房租交着人工费用付着,却没办法开业,光剩往里垫钱了。”

这次开店,因为出餐口尺寸大小的问题,可是让冯宪伟犯了难。“食药监局要求留一个对应规格的出餐口,这样出餐口和回餐口分开,避免交叉感染。我按照食药监局的要求做好出餐口后,负责消防安全的工作人员来店后说不符合要求,太大了,不安全,要求整改。”冯宪伟表示,虽然两个部门都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但作为企业确实不知该如何操作,“两边提供的出餐口尺寸标准不同,我整改也没办法做到两边都合格,不合格‘证’就下不来,我来来回回跑了四五趟,真着急啊。”

冯宪伟这次开店除了营业执照外,还需食品经营、烟草专卖、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三个证才能营业,冯宪伟需要完成提供材料、去不同的部门预约、等待现场勘查、整改、再预约等多重繁琐的手续。正当冯宪伟焦头烂额之时,滨海新区“一企一证”综合改革开始推行。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牵头,食品、消防、烟草三家的勘测人员同时达到店里,现场提出一个整改方案。我们整改好后,这三家再同时到店内勘测,一次过!你猜用了多长时间?周一报件,周四所有‘照’全齐,直接开业,才3天的时间!”冯宪伟激动地说。

而此前,冯宪伟已经等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12月16日,全国首批行政许可证在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出炉,冯宪伟经营的餐饮公司与其他两家企业成为滨海新区“一企一证”综合改革的首批受益企业。

“新区在本次‘一企一证’综合改革中首批梳理出10个发生频次高、与百姓生活较密切的代表性行业。”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徐斐告诉记者,“围绕企业准营,我们对各单项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进行标准化改造,将审批条件、提交材料、办理流程、承诺时限等进行合并同类项,形成一个申报窗口、一张告知单、一张申请表、一次踏勘、一证覆盖的全链条流程。”

此外,新区政务服务办依托滨海新区政务帮办平台,开发“一企一证”智能审批模块,通过智能问答形式引导企业填报资料,系统自动生成各单项审批部门所需的定制化表单,各单项许可事项的审批人员在线批注、反馈结果,企业可以一次办成所有准营许可。

冯宪伟给津云新闻记者算了笔账,店铺租金1500元/天,员工15人,工资共1500元/天,不算其他成本,每天3000元的固定支出。如果按照改革前办齐证件所需要的时间:15个工作日,20天左右的话,也就是6万元,“这是最低数,如果再算上其他成本和开业后每日的盈利收入,十几万肯定是有的。我们这么一间餐厅都是如此,对于那些大企业省的可真是真金白银了。我们真的要为这次改革点个大大的赞。”冯宪伟敲着计算器说道。

“暖心”

2015年,冯宪伟试水餐饮行业,开第一家餐厅时的往事冯宪伟依然历历在目,“早上六点,天还没亮,我们就去大门口排队等着拿号了。当时办这些手续还不在宝策大厦,在大连道上一个综合大厅里。当时因为激动倒没觉出排队的辛苦,就觉得是真麻烦啊!第一次我们完全不清楚流程,这需要法人签字,那需要监事签字,这需要个原件,那需要个复印件。好不容易排队排到了,材料不全又要重新来一遍。”

冯宪伟回忆,之后的两家餐厅“办照”也依然令人“挠头”,“办过一次第二次办还是准备不全,而且一年比一年审核的严格,需要提交的材料也越来越多,一等就是一个多月。不是管理部门推延,而是我们真记不住带齐所有的材料。”

而从去年滨海新区推行“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去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业务,有一对一的帮办人员,会用铅笔把所有需要签字、需要盖章的地方全部准确的标注出来。我这次新店办营业执照,带着所有的原件过去,一直坐在休息区喝水休息,帮办人员帮我把所有的手续都跑齐了,离开后还会有电话和短信提醒,什么时候再来,带什么东西。服务特别热情,我真的很感动,很暖心。”冯宪伟说。

12月24日下午,记者走访了位于滨海新区宝策大厦的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在自助帮办服务区内,几名身穿紫色马甲的政务服务员正在为市民解答问题、办理业务。自助帮办区工作人员焦鹏说:“我们这边有6台电脑,功能是帮助企业办事人自助体验网上的操作流程。从一点都不会,到在我们的带领下,可以在单位或者家里进行操作。这样就实行了少跑少见面的流程,方便了企业和办事人。”

在自助帮办服务区内,准备自主创业的刘女士告诉津云新闻记者:“我这是第三次来,从服务人员的态度,到专业性的指导,都让我感觉很暖心。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尝试,不了解程序,工作人员会提醒一些我想不到的环节,少走了很多弯路。今天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帮助下,我很顺利的把营业执照登记办理完成了,效率很高。这种网络化办公给我们自主创业的人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去年9月,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对标世界银行评价营商环境的10个一级指标,即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供应、产权登记、获得信贷等,推出15方面50项改革措施,明确提出要达到“世界标准、国际通行”的营商环境标准,同时制定“一制三化”改革公开公示办法、信用承诺办法、一网通办办法、全程监督办法、失信惩戒办法等5个系统性配套运行机制,各部门、各区层层分解,逐项落实。

如今,“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了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实实在在的便利。今年以来,天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增速全国第一,市场主体增加20.2万户,增长20.8%,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740户。

而就在3年前,天津非税收入占比超过40%,是全国营商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我昨天还在跟和我同期进入这个行业的好哥们说,那时候天还没亮我们就一起在办证大厅门口排队了,有时候上午办不成,中午俩人在门口找个地方随便吃口饭下午继续排队。这才五年的时间,竟然这么方便了,以前都不敢想。你说咱天津能不吸引大大小小的企业过来‘落户’吗?”冯宪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