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5月7日),区政务服务办公室机关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结合青年朝气蓬勃的特点,创新活动形式,以骑行团课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滨海奋斗精神。
下午1:00 · 滨河公园集合出发
支部团员青年骑共享单车从于家堡滨河公园出发,沿海河一路骑行。
下午1:15 · 第一站——塘沽南站旧址
“这是塘沽南站火车站,始建于1888年,距今已有133年的历史了……”团员贺洋主动为大家讲解起塘沽南站的历史变迁。塘沽南站历经了中国近代以来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面对侵略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民族精神,对于团员青年来说是一本历史教材,更是一本内涵丰富的党史教材。
塘沽南站旧址
在海河北岸、新华路东端,有一座写满沧桑的火车站,这里便是塘沽南站。为运输煤炭,经李鸿章奏请,于1881年修建了唐胥铁路,后相继延长至塘沽、天津,是为唐津铁路。1888年10月9日,历经磨难的唐津铁路全线通车,塘沽成为中国最早拥有近代铁路的城市,塘沽南站(最初称为塘沽火车站)是唐津铁路上第一批运营的火车站,也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的火车站。2004年10月,该站作为客运车站停止使用。但唐津铁路向东延伸至山海关、向西延伸至卢沟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京山线。由唐山经塘沽至天津的铁路虽已建成100多年,但仍在京山线上使用。
下午1:30 · 第二站——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
团员青年郗兆怡、崔凤鸣为大家介绍着这里发生的历史故事:“1922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的范旭东创建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他积极提倡科学救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积极参与和支持科学研究工作,被毛泽东称赞为中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 团员青年们无不被他的爱国热情感染,纷纷表示要争做新时代爱国爱党新青年。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
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新华路上的一座二层小楼,铭牌上写着我国民族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等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这座小楼几经保护、修葺,依然维持着当年的模样。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孙学悟等人在塘沽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黄海社,合称“永久黄”团体。他们潜心科学研究、延揽高端人才,旨在“仿欧美先进诸国之成规作有系统之研究……并为国内树工业学术”。
下午2:15,终点站——滨海新区博物馆
团员青年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仔细聆听“滨海故事”共8个部分展陈内容,感受滨海新区沧海桑田的变迁。从渔盐文化的兴起,到大沽口作为畿辅门户、共御外侮,以及滨海地区军民在大沽口保卫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誓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让每一个人深受教育。
从自强求富、实业救国成为民族化学工业的发源地,滨海新区通过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从盐碱荒滩、沿海乡村、港口小城,逐步发展成为如今充满活力、极具潜力的现代化新城,大家备感自豪。
团员青年们还在团旗下重温入团誓词,坚定理想信念,深刻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担当。随后,团员青年代表赴新村街拥军里社区便民服务站调研滨海通办实施情况,了解基层政务服务存在的痛点和问题,听取社区对优化平台功能和办事流程的意见建议,将党史学习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
通过此次骑行团课活动,团员青年们身临其境感受滨海新区的变化,在重温历史中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